【花宴结尾】东方的夜明

*这个地方,既存在也不存在。
*南方什么都不多,就是“龙”多。
 
  
  
当乡下的清风穿堂而过的时候,东方的地平线已然泛起了一道鱼肚白。山野林海鸟声鸣起,水田荡漾淡蓝的细波。薄云几片映着朝阳的亮黄,稀朗的星星逐渐被白昼吞没,只留下启明星提前宣告新的一天开始了。
木屋背后的山坡,山石细腻温润的表面表明潮气之强,其夹缝中钻出的野草尖凝出晶莹剔透的露珠。
老家所在的这座山上,有佛寺,有道观,有神庙,还有路边笑眯眯的土地公公的小神庙。再过一会儿鸡鸣的时候,神庙就该撞钟了。
这时已经有大人下田耕种了——牛低沉的哞哞声,虽然声不大,但也闷闷地响遍了小村子。在田里春耕的时候才用到它,这会儿大概是代步用了吧。
起身爬到堂屋高敞的屋门口,在山丘顶上,很容易地就能看到屋前山道的延长线——曲折绵延至最东边晨雾缭绕的山脚,绕过仍然沉寂的各式砖瓦房,岔开两条道,一条拐进南山,一条直奔重重峦嶂,消失在漆黑的山岭中。
那阻挡村子里人的万水千山,是导致这里闭塞的原因。
昨晚的疾风暴雨,使得山下溪水暴涨,要是想从堂屋出门拜访南山佛寺和道观就不太容易了,沿着小路披着蓑衣继续向北山里进发,倒是可以看到奇观瀑布。峰回路转,豁然开朗,激流冲出山谷,飞漱的白沫,在初升的太阳下折射出一道跨越深石天坑的彩虹,百丈潭底永不停歇地跃动着水浪,让人心情激荡。
走到这里,道路两旁峭岩乍起,像是被一刀劈开的山峰形成的羊肠小道。绝壁上全是宽叶歪脖子树,层层叠叠遮住了阳光。路上厚厚的腐殖层,养育了不少微小的生灵。我是蛮怕这些的,只是压低了帽檐快步走出这里。
出了羊肠小道,抖抖身上的水珠,往西望去,有处“玉兔听经”的景观。仙人在风成的小山洞里讲经悟道超脱而去,山尖的兔子也悟道飞升,留下一块拟自身形状的石头。我是不信这故事,陡崖哪里来的路上去?兔子哪里有那么大一块?——我在几百米外,那兔鼻子尖都看得一清二楚。
山的鞍部都是深绿色的丛林,日上三竿,也都照得精光灿灿的了。
继续进发,路上还有好几处仙人洞府,洞内布满青苔,山石渗出的水滴入绿色的铜缸里,铜缸两侧瑞兽炉神张开大口咬住铜环,配上龙伏山的名号,倒是有点仙气。
    
其实真的要到神庙,得走上一天的时间。我想,干脆就借宿在那里好了。
踏着前人修好的木栈道,终于走出了阴冷的山谷。这里已然是山腰,两座大山的自然石桥就在前方。站到山梁上俯瞰山乡,芸芸众生被包裹在这一片天地里。温暖的正午阳光,纯白的野花铺满山坡,面朝天空怒放着,在微风中摇曳摆动,形成一层层花浪,让本就像大海怒涛的山岭,更加灵动。这时我才注意到,到处都是花——明明是盛夏了,为何还有这么多如同初放一般的花?不过,站在这花海之巅,这花儿真是开进心里来了;再往远处看,那花儿,也层层叠叠开上了天际呀。
转身再走,就一直是盘山路了。这时能看到的就是乡外的景观了。有湖,湖水来源于瀑布;有原野,原野上也遍布着花;有森林,有野兔。海拔越来越高,那边的山上已经可以看见积雪了——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了,快接近于地平线,也不知道是哪里,不如说其实连原野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了。我在的山和它们之间,隔了一层淡淡的雾气,雾气外头,阳光都渗透不过去。
这么远的路,参拜客要上来,可真的是要抱着绝对坚定的信仰心啊……
 
盘山路越上越高,林海变为灌木,再变为矮草。踢开碎石,绕过土坑,最终我到达了山顶。
山顶神庙一间,祭祀的什么神已是无从知晓。站在那里,云触手可及般,我想,如此高的位置,祭祀的也许是天神吧。
山岚邈邈,云雾变化,阳光照不到神庙正殿檐底。站在门口的大概是驻守这庙的人,她的表情有点冷,也许是常年站在屋檐底下守望香客的缘故吧。我跟她还是蛮熟识的,知道她守住这一亩三分地的只有正殿的小神庙不容易,比路边有饭吃有地方住的土地公公都不容易。现如今隔山又有个同行来争,我又来蹭吃蹭住,脸色自然更差了。
她打发我把床铺在仓库里,就不知忙什么去了。我看着隔壁同样大小的神庙,那个神庙简直像是海洋中的一艘方舟,被淡蓝色的花海包围了,气氛完全不一样。
我注意到东北方向的云层有点厚,结界又出问题了吧……
也许跟那个神庙有关系呢。
  
第二天醒来,可能就再无这般绚丽的景象了。所以我坐在神庙阶前,贪婪地将漫山遍野的花景收入眼中。平时古朴严肃的山岭斑斓尽染,让人有些怀疑这是在人间还是在极乐世界。
看着看着,眼睛就酸了,脑袋也沉重得不行。但是小睡了一会儿以后,我又被夜半寒风吹醒了。再放眼望去,山的颜色黯淡了不少,逐渐露出了原本粗犷的灰黑色,略显森然的白气浮了起来,这奇景可能真的只有一天的存在时间吧。
于是,在黎明再一次到来之前,我努力掐着自己不要睡过去。
这可能是一生才能见到一次的景象啊。
黎明每天都有,觉可以补。
我这样给自己打气。
最后我还是睡了过去。
那段赏花时间,在我心里跟黎明一样短暂,倒是厚重极了,就像见证了多少人的一生一样。

 
 
 
—END—
“魂魄游鬼门,骸骨遗鲸口。”
嘛……

评论
热度(7)

© 萨满弘川_Hirokawa | Powered by LOFTER